5 月 27 日,亨利·基辛格将迎来百岁诞辰。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世纪的开创性历史,并且为任何寻求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谈判的人提供了经验教训。
基辛格曾担任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和杰拉尔德·福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达到权力巅峰。他担任国务卿的 40 个月对全球政治关系产生了持久影响。他于 1973 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查普曼大学历史学教授卢克·尼克特说:“基辛格在相对较短的政府任职期间,发挥了主导作用,创造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一个后冷战的世界、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和一个更加分散的世界。”
基辛格1923年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自幼饱受政治斗争的磨难,15岁时随家人逃离纳粹德国。
这意味着基辛格需要开始新的生活。他的家人选择了纽约市。教育是他成功的关键。高中毕业后,基辛格加入了美国陆军,并因其反间谍工作而获得铜星勋章。
基辛格的才智推动了他的成功。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多个学位。到 30 多岁时,他就在哈佛大学任教,撰写有关外交政策的书籍,并为政府机构和智库提供咨询。这促使基辛格加入了尼克松的内阁。
《最后的婆罗门》一书的作者尼克特听过数百小时的尼克松录音带,他对基辛格与尼克松的关系感到惊奇。
“他是少数能够反驳尼克松的人之一,”尼克特说。“但他从不说‘你错了’。他擅长自嘲。他会拿自己的德国口音开玩笑。如果尼克松批评‘哈佛教授’,基辛格会回答说‘我完全同意关于哈佛教授的观点’,尽管他就是其中之一。”
当他不同意尼克松的观点时,他经常引用团队的分析作为信息来源。他会说:“这是我的员工报告显示的内容。”这让他能够反驳总统,而不会疏远难缠的尼克松。
与许多高层领导的精明顾问一样,基辛格明白,赢得老板支持的最佳方式是暗示,而不是拳头砸击。
“他会到处植入数据,以便尼克松能够自己得出(基辛格的)结论,”尼克特说。“他会把这当成是尼克松的主意。这就是他获得尼克松支持的方法。”
聪明绝顶的人说话通常很快。他们以极快的速度说出想法和意见,迫使听众跟上。相比之下,基辛格用更少的语言来产生更大的影响。
华盛顿特区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约翰·哈姆雷 (John Hamre) 担任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是一个联邦顾问委员会,成员都备受瞩目。委员会成员基辛格话不多。但只要他说,他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
“我们下午开会的时候,我以为他睡着了,”哈姆雷说。“但他会用三句话说出当天最精彩的见解。”
基辛格语速缓慢,这是他的优势。他能够通过简洁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话语显得庄重。
2008 年,尼克特回忆起与基辛格的一次私人会面,讨论亨利·卡伯特·洛奇二世,这是尼克特正在写的一本书的主题。有一次,尼克特要求基辛格确认有关洛奇的事实。
“他看着我,然后下巴垂到胸前,”尼克特回忆道。“我差点以为他在打瞌睡。但大约 20 秒后,他恢复了意识并做出了反应。”
这种慎重的说话方式让基辛格作为一名外交官受益匪浅。它帮助他避免说出事后令他后悔的冲动言论。
对于尼克特来说,基辛格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是1971年7月秘密访华。当时,中美之间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
在听尼克松的录音带时,尼克特注意到基辛格如何设法让总统派他去中国。他知道,无论是谁进行了这次历史性的访问,都将在改变全球秩序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基辛格正在游说尼克松,决定谁应该去中国,并确保他就是那个人,”尼克特说。“当尼克松建议纳尔逊·洛克菲勒时,基辛格说洛克菲勒‘永远不会做你想做的事’。当尼克松提到老布什时,基辛格说老布什与尼克松的关系不那么密切,所以他不会理解尼克松想要的结果。基辛格设法击败了其他所有人”,从而获得了这个美差。
基辛格的秘密访问为尼克松1972年2月的重大访华之行奠定了基础,结束了两国数十年的敌对状态。
基辛格作为外交官和顾问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关键在于他能够与不同个性的人打交道。他能够与听众产生共鸣,并通过听众的眼光看世界。
“他卓越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理解和帮助各种各样的人,”哈姆雷说。“他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倾听者。他试图理解别人的想法。”
他思维敏锐,能够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短期的地缘政治挑战。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在研究过去,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作为一名历史系学生,他利用这些知识为复杂问题提供背景,”哈姆雷说。“他聪明地发现了大多数人都忽略的更广泛模式,因为他的智力非常丰富。”
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他的说服力,尤其是在与对手打交道时。如果他们勃然大怒,他往往会保持冷静。
“他不会纠结于别人说话的方式或语调,”哈姆雷说。“他不会关注人们表达观点的方式,而是更深入地了解问题。激烈的言辞不会分散他的注意力。”
作为一名谈判者,基辛格擅长了解双方的立场。即使他不同意,他也会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观点。
范德堡大学杰出历史学教授托马斯·施瓦茨说:“作为中东谈判的中间人,他表现出对每个人立场的深刻理解。这帮助他与各方建立了信任。”
他知道何时该保留自己的观点。他寻求建立联系,而不是激化紧张局势。
《亨利·基辛格与美国实力》一书的作者施瓦茨说:“即使他不喜欢(对手),他也会强调其积极方面。他非常谨慎地对待对手对自己地位和历史的骄傲。例如,对于阿拉伯人,他向他们保证,他尊重他们的文明。”
工作要求似乎并未影响他的体力。他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释放能量。
施瓦茨说:“他的忍耐力超乎寻常。”同事们都钦佩他在马拉松式的谈判中比房间里的其他人坚持得更久的能力。
尽管基辛格在聚光灯下表现不俗,但他有时也想躲在幕后。当他得知《时代》杂志将在 1972 年将他与尼克松一起评选为年度人物时,他回答道:“难道你不能只评选尼克松吗?”
“他非常自负,”施瓦茨说。“但他意识到,如果他们同台演出,可能会给他的老板带来麻烦。”尽管如此,《时代》杂志还是认可了他们两人。
全部评论